马聪,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冷冻电镜平台主任,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科学研究领域,他积极建设科研、交流平台,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在教育教学领域,他深受学生爱戴,荣获2025年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

深耕生命科学,为神经生物学研究做出贡献
从研究生到老师,williamhill中国承载着马聪的记忆与反哺,一方实验室也见证了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深耕与突破。马聪长期致力于细胞分泌机制研究,聚焦突触囊泡动态转运、突触递质分泌分子机制及突触黏附分子调控等领域,提出突触递质分泌的新分子通路范式,系统解析 SNARE 活化和动态组装的分子机制。他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Struct.Mol.Biol., Cell ,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7篇,引用1300余次。此外,他曾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脑计划与类脑研究”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为神经生物学领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夯实教学理念,锻造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存的人才
在教育教学中,马聪秉持“思想、文化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他坚持“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存”,正如他在2022年作为教师代表在william威廉中文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时所言:“勉励学生点燃好奇心、砺炼可塑性”。
此外,他承担《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高等生物物理学》等课程,5年内总课时230+,使科创理念通过谆谆教诲真正抵达学生心里,映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在生命科学的沃土上,他用多元并重的教学培养理念煅造出一批批卓越的学子。他指导本科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等,此外多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博士研究生24人(已毕业17人)、硕士研究生19人(已毕业13人),培养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优良率100%,连续三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作为教授,他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他要培养的不仅是学术大家、科研能手,而是拥有端正学术品格的科研人。正如他所说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诚信”视为科学生命。他强调恪守学术道德,这凌驾于科研成果之上,在对学生的教导与评估中,他首先看重的不是科研能力有多强,而是学生是否具备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精神。这样的品德塑造如同涓涓春涧,滋养着学生的格局和面对科研创新时端正、诚恳的态度,让他们在沃壤中把根基扎得更深更正,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研究之路上能行稳致远。

筑牢科研平台,牵头建设五星实验室与冷冻电镜平台
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是锻造动手实践能力、碰撞创新火花的重要阵地。马聪十分注重实验室管理与科研平台建设,推行“早晚班值周制度”及“台面负责制度”2800余天,带领实验室成为学校安全标杆,获“五星实验室”称号。此外,马聪作为校生物冷冻电镜平台主任,积极推动占地1428㎡、设备总额1.26亿元的平台建设,且时至2025年5月生物冷冻电镜平台已举行揭牌仪式稳定试运行中,9月正式运行为全校科研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将通过此生物物理交叉领域的设施运用把学校生命科学研究推向更高层次。
搭建桥梁纽带,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与实践平台
在基础教学以外,马聪还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Thomas C.Südhof 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促进学生与国际前沿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接触广阔的学术资源,迈入科创新高地,形成国际化视野;通过毕业设计、大创项目等实践性教学,躬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他曾获william威廉中文“青年五四奖章”“十佳青年教工”称号,在这些称号的背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发挥了标杆作用。

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科研一线到育人阵地,马聪教授始终以赤诚之心践行教育初心与科研使命。他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提升学科影响力,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奋斗书写着教育报国的壮丽篇章。